中國各地知名茶葉品牌。中國十大名茶排行榜。茶葉產地介紹。
茶葉飲品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的故鄉在中國,飲茶始于中國。【點擊購買】
茶葉含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下面是中國各地知名茶葉品牌榜(排名不分先后)。
www.sun9808.com (網址中的“數字:62626”和“漢字:遛啊遛啊遛”諧音,很好記哦)
【1】鐵觀音
福建安溪是我國古老的茶區,鐵觀音境內生長著不少古老野生茶樹,茶葉在藍田.劍斗等地發現的野生茶樹樹高7米,樹冠達3.2米,據專家考證,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
安溪產茶始于1725,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在宋.元時期,鐵觀音產地安溪不論是寺觀或農家均已產茶。
鐵觀音屬于烏龍茶類,是烏龍茶的代表。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間,當時安溪茶農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其中以鐵觀音制茶品質為最優。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采用鐵觀音良種芽葉制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因此,“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名。
【2】武夷山大紅袍
武夷山大紅袍,因早春茶芽萌發時,遠望通樹艷紅似火,若紅袍披樹,故名。大紅袍是中國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巖茶之王,堪稱國寶。大紅袍茶樹為灌木型,樹冠半展開,分枝較密集,葉梢向上斜生,葉近闊橢圓形,尖端鈍略下垂,葉緣微向面翻,葉色深綠光澤,內質稍厚而發脆,嫩芽略壯,顯毫,深綠帶紫。 大紅袍為千年古樹,稀世之珍。現九龍窠陡峭絕壁上僅存4株,系植于山腰石筑的壩欄內,有巖縫沁出的泉水滋潤,不施肥料,生長茂盛,樹齡已達千年。于每年5月13日~15日高架云梯采之,產量稀少,被視為稀世之珍。從元明以來為歷代皇室貢品。武夷大紅袍,屬于單樅加工、品質特優的“名樅”,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明顯“巖韻”特征,飲后齒頰留香,經久不退,沖泡9次猶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譽為“武夷茶王”。
武夷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巖茶產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巖,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巖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采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巖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巖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巖石時,巖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于“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巖壁上的茶樹芽葉制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采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
【3】西湖龍井
【4】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www.sun9808.com (網址中的“數字:62626”和“漢字:遛啊遛啊遛”諧音,很好記哦)
【5】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亦稱“豫毛峰”。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信陽縣西部董家河、浉河港、吳家店鄉的深山區,以及南部東雙河、柳林、李家寨、譚家河、十三里橋、平橋鎮等鄉鎮的淺山區和部分高山區。六十年代以來,在中部五里店、彭家灣、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崗、邢集等鄉的丘陵崗地上陸續發展。1967年春天,且農業局的科技人員指導茶種引過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崗,建立了紅旗茶場(1985年改為茶種場),開創了茶樹北上過淮河的先例。現淮北數鄉種茶已達2000余畝,年產毛尖2萬多公斤。正宗信陽毛尖的產區,除信陽縣外,還含信陽市(在縣中部、五十年代從信陽縣劃出建市)和毗鄰羅山縣南部靈山一帶澀港、彭新、青山三個鄉及大別山丘陵地帶的周河鄉。這是解放初期國家統購統銷茶葉時開始確認的。八十年代以來,信陽毛尖的生產已推廣全地(市)。
【6】黃山毛峰
【7】洞庭碧螺春
【8】六安瓜片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它不僅是一部精辟的農學著作又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它是中國古代專門論述茶葉的一類重要著作,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茶經》就有“廬州六安(茶)”之稱;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里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代李東陽、蕭顯、李士實三名士在《詠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風自六安”“陸羽舊經遺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評價;“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為“貢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兩;大文學家曹雪芹曠世之作《紅樓夢》入竟有80多處提及,特別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為中央軍委特貢茶,開國總理周恩來同志臨終前還念嘮著“六安瓜片”;1971年美國前國務卿第一次訪華,“六安瓜片”還作為國家級禮品饋贈給外國友人,2007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俄羅斯中國年”活動并贈送由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特級六安瓜片”,由此作為中國國禮贈送給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見,“六安瓜片”在中國名茶史上一直占據顯著的位置。
【9】茉莉花茶
根據不同品種的茶胚,例如用龍井茶做茶胚,就叫龍井茉莉花茶,如用黃山毛峰的,就叫毛峰茉莉。 根據形狀的不同,如珍珠狀的,著名的有產自福建的“龍團珠茉莉花茶”,針狀的有著名品種“銀針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的茉莉花香氣是在加工過程中就逐步具有的,所以成 茉莉鮮花
品茶中的茉莉干花起的僅僅是點綴、提鮮、美觀的作用,有的品種中有此點綴,有的沒有,雖然有無良茶商用別人用過的廢花拌入茶中以次充好,但有無干花做點綴并不能作為判斷花茶品質好壞的標準。判斷茶葉好壞還應該以茶葉本身的滋味為標準。 茉莉花茶是市場上銷量最大的一個花茶的種類,茉莉花的香氣一直為廣大飲花茶的人所喜愛,被譽為可窨花茶的玫瑰、薔薇、蘭蕙等眾生之冠。宋代詩人江奎的《茉莉》贊曰:“他年我若修花使,列做人間第一香。”茉莉花茶的主要消費地是我國的東北、華北,以北京、天津、濟南、石家莊、成都等城市銷售量最大。 優質的茉莉花茶具有干茶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黑褐油潤,沖泡后香氣鮮靈持久,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滋味醇厚鮮爽的特點。
【10】祁門紅茶
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最優。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植于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質最佳。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并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蘊含著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清飲最能品味祁紅的雋永香氣,即使添加鮮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飲紅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適。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這里在清代光緒以前,并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制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創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并成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祁門茶葉條索緊細秀長,湯色紅艷明亮,特別是其香氣酷似果香,又帶蘭花香,清鮮而且持久。既可單獨泡飲,也可加入牛奶調飲。祁門紅茶,是“紅茶”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艷”四絕馳名于世。 祁門紅茶始制于清代光緒年間,為工夫紅茶的珍品。 成品茶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金毫顯露、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鮮醇酣厚、香氣清香特久。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門香”以聞名于世,位居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11】武夷山巖茶
武夷巖茶產于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武夷巖茶生長環境
烏龍茶中的明珠。“武夷巖茶”是產于閩北武夷山市(原祟安縣)武夷山巖上烏龍茶類的總稱。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武夷巖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后余韻猶存。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大紅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紅袍”最為名貴。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后,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后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武夷巖茶是我國東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東南亞各地僑胞最愛飲用的茶葉品種,是有名的“僑銷茶”。
【淘好貨,盡在遛遛網】淘寶、天貓、京東【各大品牌名牌】官方旗艦店匯總
【12】湖南黑茶
(1)湘尖
湘尖是黑茶緊壓茶的上品,為安化白沙溪廠所產。“三尖”在歷史上稱天尖、貢尖和生尖,清朝道光年間,天尖和貢尖曾列為貢品。 湘尖一號、湘尖二號與湘尖三號的主要區別,在于所用原料的嫩度不同。湘尖一號和湘尖二號是用一、二級黑毛茶壓制而成,而湘尖三號則主要是用三級黑毛茶壓制而成。湘尖一號的外形色澤烏潤,內質香氣清香,滋味濃厚,湯色橙黃,葉底黃褐。湘尖二號的外形色澤黑帶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稍橙黃,葉底黃褐帶暗。湘尖三號的外形色澤黑褐,香氣平淡,稍帶焦香,滋味尚濃微澀,湯色暗褐,葉底黑褐粗老。 湘尖茶主銷陜西,特別為關中一帶廣大消費者所喜愛,此外還暢銷華北各地。
(2)花磚
“花磚”歷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凈重合老秤1000兩,故又稱“千兩茶”。過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馬二溪的優質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錘筑制在長形筒的篾簍中,筑造成圓柱形,高147厘米,直徑20厘米,做工精細,品質優良。歷史上最盛時期的年產量達到過3萬多支(即卷)。 過去交通困難,茶葉運輸不便,這圓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樹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兩邊馱運。但在零售與飲用時,要用鋼鋸鋸成片。這樣做,既不方便,茶味又易損失,造成浪費。另外,在筑造過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制作不易。如此落后的生產方式,不僅生產者要求改革,消費者也要求改革。1958年安化沙溪茶廠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經過多次試驗,將于將“花卷”改制成為長方形磚茶。規格為35×18×3.5厘米。正面邊有花紋,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葉底老嫩勻稱,每片花磚凈重2公斤。 花磚形狀雖然與花卷不同,但內質基本接近,成為黑茶類的新品種,代替了歷史上的花茶,受到了銷區的贊賞與歡迎。 “花磚”的名稱來由,一是由卷改磚形,二是磚面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他磚茶的區別,故名“花磚”。 花磚茶的制造工藝與黑磚茶基本相同。花磚茶原料,過去分灑面茶與包心茶,壓制進把差的茶葉壓在里面,較好的茶葉壓在外面。60年代中后期,白沙溪茶廠再次進行工藝改革,在提高面茶和茶質量的同時,不分面茶和里茶,進行混合壓制。壓制花磚的同時,不分面茶和里茶,進行混合壓制。壓制花磚的原料成份,大部分三級黑毛茶及少量降檔的二級黑毛茶。總含梗量不超過15%。毛茶進廠后,要經篩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以后進行蒸壓、烘焙、包裝等,工藝與黑磚茶相同。 花磚茶銷區以太原為中心,并轉銷晉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等地。
【13】廬山云霧茶
廬山云霧是中國著名綠茶之一,也被列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茶之 一。廬山云霧,始產于漢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年平均180多天有霧,這種云霧景觀,不但給廬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更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好的條件。“廬山云霧”茶,也是因這一自然現象而得名。好茶多出在海拔高、溫差大、空氣濕潤的環境中。廬山雖地處江南,但由于海拔高,冬季來臨時經常產生“雨凇”和“霧凇”現象,這種季節溫差的變化和強紫外線的照射,恰好利于茶樹體內芳香物質的合成,從而奠定了高山出好茶的內在因素。所以,“廬山云霧”茶的芽頭肥壯、茶中含有較多的單寧、芳香油類和多種維生素。
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僧侶云集。攀危巖,冒飛泉。更采野茶以充饑渴。各寺于白云深處劈巖削谷,栽種茶樹,焙制茶葉,名云霧茶。”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建草堂居住,親自開辟茶園種茶,并留有茶詩數首。
北宋時,廬山云霧茶曾列為“貢茶”。清代的李紱著有《六過廬記》,載有:“山中皆種茶,循茶徑而直下清溪 茶園。”可見當時廬山茶業之興盛。廬山云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采制技術。在清明前后,隨海拔增高,鮮葉開采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后,以一芽一葉為標準。采回茶片后,薄攤于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后,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高級的云霧茶條索秀麗,嫩綠多毫,香高味濃,經久耐泡,為綠茶之精品。
由于廬山云霧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現在,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日本、德國、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尤其是隨著廬山旅游業的發展,廬山云霧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廬山的中外游客,都買些廬山云霧茶,以便饋贈親友。1959年,朱德同志到廬山品嘗此茶時,欣然作詩稱頌:“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14】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流,林木蒼郁,云霧籠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屬于貴州名優綠茶。
【15】凍頂烏龍
烏龍茶的傳說據說臺灣凍頂烏龍茶一位叫林鳳池的臺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臺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臺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后,決定要回臺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臺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后稱贊好茶。因這茶是臺灣凍頂山采制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臺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16】君山銀針
特點:全由芽頭制成,茶身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久置而其味不變。沖泡時可從明亮的杏黃色茶湯中看到根根銀針直立向上,幾番飛舞之后,團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后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
君山又名洞庭山,為湖南岳陽市君山區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三月至九月間的相對濕度約為80%,氣候非常濕潤。春夏季湖水蒸發,云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
【淘好貨,盡在遛遛網】淘寶、天貓、京東【各大品牌名牌】官方旗艦店匯總
【17】湄江翠片
湄江茶是肩形高級綠茶,有40年歷史。早在抗日戰爭時期,設于湄潭境內的中農所相茶試驗場,以湄潭苔茶群體品種為原料,仿照龍井工藝試制而成。1954年將湄江河名與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江河美,茶葉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雖與龍井工藝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種生長旺盛,節間較長,葉質肥嫩,芽葉肥壯,采摘細嫩勻齊,經過攤晾的鮮葉按殺青、攤晾、二炒、再攤晾,而后低溫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葉品質別具一格。沖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條,頃刻變成一朵朵、一芽一葉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發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種高雅的藝術珍品,又給人們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與獅峰極品龍井媲美而暢銷省內外。
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種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開采,以明前茶品質最佳。特、1-2級翠片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長于葉,芽葉長度分別為1.5厘米、2厘米、2.5厘米。三級翠片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芽葉長度不超過3厘米。通常,制500克特級翠片需采5萬個以上芽頭。一級翠片約需4萬個左右芽頭。采回的芽葉必須分級攤放在通風陰涼處,攤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歷時3-5小時。
湄江茶產于貴州湄潭縣。湄潭縣位于貴州北部,氣候溫和,雨霧日多,土壤肥沃,結構疏松,含礦物質豐富,對茶樹生長極為有利。湄潭種茶歷史悠久。唐朝陸羽在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湄潭不僅能產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論述。宋代則有以茶葉為上貢的記載。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國聞名的大型茶場和星羅棋布的農村茶園。有創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貴州省茶葉研究所。
【18】福鼎白茶
白茶性清涼,消熱降火,消暑解毒。
歐美國家對白茶研究發現,相比其他茶類,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黃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類,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人體免疫力細胞的干擾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
2017年3月25日,第六屆福鼎白茶開茶節在茶業重鎮福鼎市點頭鎮圓滿舉行,通過央視財經頻道、中文國際頻道、新華社、福建廣播影視集團新聞中心、湖南衛視茶頻道等多家媒體的現場全球直播盛況,當地數百名茶人親身祭禮,全國茶眾數萬人現場觀禮,感受白茶千年文化的獨特魅力,隨著現場山呼“開茶咯“,福鼎早春茶青開始大規模采摘,中國十大茗茶白毫銀針第一批首日芽也隨之進入市場。
【19】霧里青
霧里青,又名嫩蕊,屬綠茶類。產于皖南佛教圣地九華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及周邊地域,主產區位于石臺縣珂田、占大、大演一帶。霧里青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淺黃明亮,葉底嫩綠完整。鮮葉標準為全芽,芽頭肥壯,芽長15~20mm。制作方法有鮮芽炒制和抽針2種。用鮮芽炒制的工藝流程:鮮葉、攤放、殺青、毛烘、攤涼、足烘、揀剔、補火。抽針制法為從霧毫或云尖的毛茶中抽取芽尖,揀剔后補火。 為恢復歷史名茶。宋代叫“嫩蕊”,為蒸青散茶,1990年代恢復試制成功稱“仙寓香芽”。據當地茶農傳說,這種芽茶清代稱“霧里青”。產于皖南佛教圣地九華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及其周邊地域,主產區位于石臺縣珂田、占大、大演一帶。 霧里青(芽蕊茶)品質特點: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淺黃明亮,葉底嫩綠完整。鮮葉標準為全芽,芽頭肥壯,芽長15~20mm。
霧里青霧里青茶葉的生產工藝十分考究,不僅原料要選用高山云霧茶,而且整個生產過程還要全部按照深山傳統做茶的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般手工工藝,先后經過37道工序。才能最后完成霧里青的制作。做好成型后的霧里青,還要進行手工分撿,剔除葉片,只留一個青翠多毫的嫩芽。每500克霧里青成品茶有兩萬到兩萬五千個芽頭。 按照歷史原貌,極品名茶霧里青用錫紙密封后,再裝入青花瓷罐里。這種包裝,即尊重歷史,又顯示出了霧里青的華麗和尊貴。沖泡在杯中的霧里青,不僅有一種特殊的清香,而且還有一縷白色的霧氣上升,久而不散,茶色青碧透明,一根根飽滿秀麗的茶芽,開始漸漸豎立與杯中,山下浮動,猶如一群仙女在云霧中翩翩起舞。
【20】岳西翠蘭
岳西翠蘭岳西翠蘭茶產于安徽省大別山腹部的岳西縣。該茶外形芽葉相連,舒展成朵,色澤翠綠,形似蘭花,香氣清高持久,湯色淺綠明亮,滋味醇濃鮮爽,葉底嫩綠明亮。
岳西翠蘭目前主要產于縣內包家、主簿、頭陀、來榜、中關、古坊、田頭等八個自然片,茶園面積十萬畝,產量已達1000余噸,產值4500多萬元。
“岳西翠蘭”是在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制作技術基礎上創制的。谷雨前后選采一芽二葉,用竹帚翻炒殺青,繼而手工造形,后經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21】臺灣高山茶
阿里山茶區:主要產區于臺灣嘉義縣阿里山山脈,海拔1000-2000米左右,臺灣民謠高山情歌詞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直接呈現出此區的好山好水,好風景,茶好自然不在話下。另外阿里山、玉山、梅山的日出云海,各有特色,聞名世界,也投射出此地區所產的茶葉有其一定的質量與內涵。阿里山山區,早晚云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茶香氣味香脫俗,甘醇,甜美,茶湯碧綠透明,質如味美,喉韻生津,口齒留香,視為茶中上品。
臺灣高山茶因種植面積有限,加上臺灣的人工成本很高,臺灣高山茶以人工采為主,機器采茶的比較少,重要的區別就是人工采茶和機采出來的茶葉,人工采茶葉茶葉梗會比較長,呈不規則狀。臺灣的農會組織也是保證臺灣各地茶農的創收的重要機構,真正的高山茶量不是很多,每年的比賽茶,其價格也是很高的。
【22】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又有小蘭花茶之稱,屬皖西蘭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開采,選一芽二、三葉,肥壯、勻整、茸毛顯露的芽葉,經攤放、殺青、、理條、初烘、攤涼、、復烘、剔揀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頭8000—10000支。成品茶外形條索舒展,芽葉完整,形似蘭花,色澤翠綠,碧綠清湯,香氣鮮爽持久,有蘭花香,滋味醇厚鮮爽回甘。產品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清人姚興泉《龍眠雜憶》載:“桐城好,谷雨試新鐺,椒園異種分遼薊,石鼎連枝販霍英,活火帶云烹”。《桐城風物記》亦載桐城小花“品不減龍井”。
遛遛貨源網:微商貨源,淘寶網店貨源。廠家直銷、一件代發
【23】天目湖白茶
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污染。,制成的茶香氣特高,湯色清醇,回味甘甜,乃茶中珍品。
溧陽市產茶歷史悠久,素有“茶鄉”之美譽。1999年,該市引種了白茶,并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天目湖白茶。
天目湖白茶氨基酸含量為6.25—9%,比普通茶高2倍以上,茶多酚含量為10.7%,是普通茶的一半。其形如鳳羽,色如玉霜,品質獨特。泡制后,香氣濃烈,滋味鮮爽甘醇,湯色鵝黃明亮。天目湖白茶還有抗輻射、抗氧化、抗腫瘤、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功能,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供不應求。